弘扬国兰文化,传播兰花知识
淡淡妆成浅浅红,奇香遍体乍临风。此生不寄清宫里,移住幽棚小院中-每天学习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
一、文化的地域性差异 古谚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古今中外,凡是爱游戏官网文化,都存在着地域性差异。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很复杂。 首先,世界各地的自然环境有着千差万别的变化,各地域的山川河泽、气候土壤、森林植被缤纷杂陈,草木果蔬、飞禽走兽、爬虫游鱼各显异彩。其次,不同的自然环境对生活于其间的人类的活动及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发生着不同的影响。第三,不同地域的人群,对自然环境又有着不同的感悟与反应。如此等等。这些因素的交互影响、综合作用,最终发展出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举例来说,因为汹涌澎湃、惊涛千里的黄河,才孕育出搏击风浪、坚毅勇敢的黄河船夫,因之而产生出气势恢宏、象征中华民族勇往直前、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黄河船夫曲》。《黄河船夫曲》的文化内涵,既不同于《乌苏里船歌》、《川江号子》、……,更不同于《伏尔加船夫曲》、……,她是爱游戏体育登录伟大的黄河与伟大的中华民族共同“创造”出来的,是中华黄河流域文化的精魂结晶,具有显明而浓郁的地域性特征。 这种地域性特征是动态的、发展的,有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我爱游戏体育平台们如果从地理学角度来观察中国,她有一条自然的南北分界线,那就是秦岭——淮河一线,她是我国气候、土壤与作物的分界线,气候上一月零度等温线及年750毫米等降水线经过此区,使北方的干冷与南方的温湿气候形成明显的对比;土壤上为北方黄土分布的南界;作物上是北方的小麦杂粮区与南方的水稻茶叶区的分界线,历史上也相应地发育了以麦作技术为依托的黄河流域文明和以稻作技术为依托的长江流域文明。由于地理条件的不同,形成经济发展的差别,又自然地、经常地成为历史上南北政治、文化等的分界线。 中华文化的地域性差异,在空间上,常表现为东西差别和南北差别,东西差别常较小,南北差别常较大。在时间上,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本身的不断发展,地域文化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中国的文化地理中心,经历着一条从西北走向东南、从内陆走向沿海的规律性迁移。秦、汉、三国以降,形成了中国文化地理中心的首次大迁移;唐代安史之乱,造成了文化地理中心的再度南移;金兵南下,南宋迁都临安(杭州),造成了第三次向东南方向的迁移。这种经济、文化地理中心的迁移,对中华兰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曾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并继续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各地域性文化在变迁、发展过程中,虽然不同程度地受到外来文化的碰撞、融合、贬抑……等压力,个别的地域文化被外来文化所兼并,但大部分地域文化仍顽强地保持其地域性特征,并得到各种程度的发展。 这种地域性差异在文化领域中的表现是普遍的。我们可以在哲学、宗教、文学、诗词、戏曲、音乐、美术(绘画、剪纸、雕刻、民间工艺品)、书法、园林、建筑、武术、烹任等等众多的领域中强烈地感受到这种差异的存在。 中华兰文化也不例外。

二、中华兰文化的地域性差异 从商周时代起,中华文化的发展就呈现出各具特色的地域性差异,北方发展出现了秦晋文化区、燕赵文化区、齐鲁文化区;南方也相继兴起了巴楚文化区与吴越文化区。为了讨论中兰文化的方便,我们暂且不考虑没有野生建兰属(Cymbidium)种类自然分布的秦晋和燕赵文化区。 出于历史的巧合,我们惊喜地看到,齐鲁文化区、巴楚文化区和吴越文化区,在春秋、战国时期几乎同时涌现出三位中华兰文化的伟大杰出代表——孔子(齐鲁文化区)、屈原(巴楚文化区)和勾践(吴越文化区)。正是他们在兰文化上的不朽贡献,奠定了中华兰文化的深厚基础。由此可见,中华兰文化从她的发展早期,就已呈现出区域性的特征。 各相关文化区的广大艺兰、赏兰者,受到当地山川之美的陶冶,深厚的地域文化的濡养,以及当地兰花品种资源的制约,他们种养的兰花品种、赏兰的内容和标准,作为地域性的艺兰、赏兰群体,莫不呈现出各具特色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大背景的照映下,历经二千多年的交融、扬弃、演化……,发展至今。纵观现今兰文化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今日之兰界大致可以划分成以下三个特色文化区: 华东兰文化区——以浙江、江苏为中心,包括上海、山东、安徽、江西等省市。主要种养春兰、蕙兰等,还有少量外地引入种类。欣赏上注重兰花的瓣型、香味;讲究素雅、韵味。充满了儒雅的文人气息。主要代表著作有(清)朱克柔《第一香笔记》(1796)、(清)许霁楼《兰蕙同心录》(1865)、(清)袁世俊《兰言述略》(1876)及(近代)吴恩元《兰蕙小史》(1923)等。 西南兰文化区——以云南、四川为中心,包括湖北、湖南、贵州等省区。主要种养春剑、莲瓣兰等特色品种,以及大量当地原产种类。欣赏上偏重兰花的花姿、花色;讲究亮丽、端庄。洋溢着清纯的自然气息。主要代表著作有(明)杨安道《南中幽芳录》(1412)等。 华南兰文化区——以广东、福建、台湾为中心,包括广西、海南等省区。主要种养建兰、墨兰等当地产种类。欣赏上注重兰花的线艺、矮种、奇瓣;讲究新异、怪奇。激荡着活跃的商业气息。主要代表著作有(宋)赵时庚《金漳兰谱》(1223)、(宋)王贵学《兰谱》(1247)、(清末)区金策《岭海兰言》等。 (上述的分区意见,由于作者才疏学浅,识见有限,不仅是初陋的,亦不可避免地带有简单化的偏颇,大胆提出此看法的目的,更多的是抛砖引玉,以期引起广大兰友的重视,并展开善意的讨论)
三、怎样正确对待地域性差异 不管人们怎样划分兰文化区,也不管人们怎样表述各兰文化区的不同特征,兰文化的地域性差异依然客观存在着。怎样正确对待地域性差异呢?
1.承认差异,免求“统一” 习惯上,人们办事情总喜欢“一刀切”,因为“一刀切”最省心、最不费力,但是实际情况往往是“一统就死、一放就活”,其原因是过分的“统一”,过分的简单化,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选择。世界是复杂的,事物是多样化的,各种事物都有它的矛盾的特殊性,要办好各种事情需要采用各种方法。发展兰文化事业也一样。 根据兰文化的地域性差异,我们建议:在加强中国兰花学会、中国兰花协会统一领导的前提下,为了便于更机动,灵活地开展兰文化交流活动及学术研究,应成立地区性分会或专业性分会(如中国春兰分会、中国四季兰分会、中国报岁兰分会、中国线艺兰分会、中国水晶兰分会……等)。这在国际上是有先例的。 我们建议:在中国兰花学会、中国兰花协会的统一协调下,分别举办专项兰展或地域性兰展,以便促进地域性兰文化和专项性兰文化特色的发展,并可避免全国性兰展所出现的参展路程过远、经济负担过重、不同兰花品种花期调控困难等矛盾。 我们建议:在中国兰花学会、中国兰花协会共同领导下,组织各方面的有关专家,对不同兰花种类制定不同的评审标准,供专项兰展与地域性兰展参照、施用。以避免过那过去那种由于线艺兰与瓣型兰、新奇品种与传统铭品共同评将、无法类比而产生的种种矛看;也可避免由于不同鉴赏习惯、鉴赏标准而引起的送展地区的精品不受展出地区参观者认同的尴尬。

2.发扬特色,百花齐放 地域性文化,好就好在具有地域性特色,丢失了各自的特色,就等于失却了生命。文化常识告诉我们:“只有具有民族性,才具有世界性”。兰文化亦然。 不能以春兰的瓣型标准去强求岁兰,也不能以线艺兰的标准去强求春蕙兰。瓣形丰富是春兰的特色,是因为客观上春兰有那么多的瓣形,经兰界几百年的观察、对比、区别、归纳而形成的一套鉴赏标准;报岁兰客观上不一定有那么多的瓣形变异,用春兰的标准去要求报岁兰,就象用清纯婉约的江南丝竹的标准去要求热情奔放的广东音乐一样。 当然,瓣型春兰又带线艺,线艺报岁又具好的瓣型,各种兰花的优点都能集于一身,看起来是十分完美的事,且不说它们的现实可能性,就是到了将来科学万分发达的时候,所有的兰花、甚至所有的花卉经生物工程技术的培育都达到了某个理想标准,世界反而变得“绝对”统一和单调。
兰花不同于梅花,牡丹不同于月季……,这是大自然的恩赐,世界因而五光十色丰富多彩。兰花如果象梅花一样,就没有了兰花的存在价值;百花如果按“理想标准”而达到了统一,就仅剩下了“孤花”、“独花”。对于“绝对统一”和“绝对单调”的追求,不应是文化界及兰文化的终极目标。 对于一个特定的兰花种类来说,其它种类的优点当然也可吸收作选育标准,但是有个前提,那就是要在保留和发扬自身优点、特色的前提下去吸收。就象近日看到的越剧改革一样,伴秦可以改为交响乐,但越剧唱腔的主旋律依然不变,灯光、布景可以创新,但舞台程式依然保留。交响乐的应用是弥补原来越剧音乐的不足,灯光布景的创新是增强越剧的舞台效果,越剧还是越剧。 瓣型丰富是春兰的特色,线艺靓丽是报岁的特色……,各种兰花种类都应发扬各自的特色,扬长避短,各自朝自己的目标发展下去,共创百花齐放的春天,为中华兰文化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图文/网络 右上角可收藏或转发
微信里面搜索公众号"兰花吧"关注后可在线回答您对兰花方面的提问,发送数字"8"可以购买正品兰花和兰花用品,发送数字"6"可以卖兰花和发帖,发送数字"1"可以代销兰花、兰盆、植料、肥料、药剂和兰花用品!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2条评论
Exceeded my expectations in quality and performance. Highly recommend! Fast shipping and great customer service. Very happy with my purchase.
Great value for the price. Will definitely buy again. Absolutely love this product! It's exactly what I needed and works perfectly.